癌症,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谈之色变的话题,避之唯恐不及。近年来,伴随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蔓延,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快速增长,高达12.7%,位居男性泌尿系统癌症首位,堪称“男性杀手”。 更糟糕的是,与女性可借助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不同,男性群体中高发的前列腺癌目前没有成熟疫苗进行克制,只能通过个人日常重视。 
那么,具体该如何预防前列腺癌呢? 哈佛大学一项历时18年的研究,给广大男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,带来福音。 1、每月21次性生活,患癌风险降低20% 哈佛大学流行病学Jennifer R. Rider团队在权威学术杂志《欧洲泌尿学》发文表示,通过对32000名男性的性释放数据进行分析,发现保持每月21次及以上的频率,前列腺癌发生率或显著降低。 
该研究将32000名男性按照年龄分为两组:年龄介于20~29岁为青年组;40~49岁为中年组。从1992年起,一直持续到2010年,参与者每月记录自己的性释放数据。研究人员将其进行整合,以综合评估分析。 数据结果显示,对比每月4~7次释放频率,青年组中每月≥21次以上的男性,患前列腺癌风险降低了20%,中年减少了22%。这是迄今为止,同类研究中样本量最大型的研究成果,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较高频次的性生活有助预防前列腺癌,但考虑到研究采用的人种、成年男性工作和生活压力等方面,还是需要注意适度,以免过犹不及,得不偿失。 
当然,该研究为预防前列腺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,但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单靠性行为进行防范,适当锻炼、合理饮食等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十分重要。“御力维”等新兴分子剂的出现,也为男性进行日常生殖养护提供了又一种选择。 2、男性年纪越大,前列腺越差? 一般而言,男性通常24岁左右会进入成熟状态,血气方刚。而从30岁开始,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,睾酮素分泌减少,加上抽烟、喝酒、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,前列腺问题也在这一时间显现,不提保持高频次,不少人还往往有心无力,甚至出现早泄等性功能障碍。 根据诊断标准,时间短于2分钟,抽动次数少于10~30次,不能自主控制释放能力等都称得上是早泄。研究显示,约有1/3的男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早泄,严重影响男性身心健康。 出于个人隐私,很多人对男科问题往往选择闭口不谈,或自行寻找“偏方”解决。这种行为相当不可取,前列腺癌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,早发现、早治疗。 
此外,伴随现代生命科技的进步,男性日常生殖养护也被提上日程,进一步助力前列腺等生殖系统健康。新兴“御力维”分子剂在阳康背景下破圈,此后京东出货量持续增长,不乏有人一次入手3瓶,用以“提精优育”。 对待任何问题,“治不如防”原则都颇为适用。“御力维”通过L-精氨酸和小花山奈等多种复合协同提升睾酮素水平,活化生殖细胞线粒体,提升精力和精子质量。其它辅助成分如萝卜硫素可通过NRF2信号通路,避免睾酮素升高过程中对前列腺造成的代谢压力,深层维护前列腺健康。 遗憾的是,“御力维”等新兴分子剂价格并不便宜,京东单价高达4位数,多流行于一二线城市高净值群体中。 3、如何维护前列腺健康?日常养护不容忽视 如今,前列行癌已经成为全球男性第二常见的肿瘤,是一个全球性问题。或许未来,除“御力维”等分子剂外,生物医药的进步,将会研发出如女性HPV疫苗那般的一劳永逸之法。但在当前背景下,做好日常防护才是关键。 相比中国,欧美国家的前列腺癌现状更加严重,常年位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首位。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饮食主要为红肉、高脂食物,会增加患癌风险。我国近些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快速上涨,也有这方面的原因。 
因此,男性日常饮食中应当注意少饮酒、少吃高脂食物,可多食用西红柿、木耳、苹果等蔬菜水果和豆制品,对前列腺健康有好处。 当然,最重要的是,一旦出现前列腺问题,切忌讳疾忌医,及时前往医院,积极面对才是最佳选择。 |